
杏鲍菇祛脂降压、提高免疫力,农民掌握种植要点,收获高产杏鲍菇
杏鲍菇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钙、镁、铜、锌等矿物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对人体具有抗癌、降血脂、润肠胃以及美容等作用。杏鲍菇能软化和保护血管,有降低人体中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杏鲍菇蛋白质是维持免疫机能最重要的营养素,为构成白血球和抗体的主要成份。杏鲍菇有助于胃酸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宜于治疗饮食积滞证。
在挑选时我们要注意,杏鲍菇的菌柄组织越致密、越结实的越好,另外看菌柄是否颜色乳白光滑,如果颜色较暗、有破开处说明太老,过粗过细都不行,过粗说明太老,过细说明太嫩。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杏鲍菇的基部较粗大是正常现象,大家无需担心,可以正常购买。杏鲍菇祛脂降压、提高免疫力,农民掌握种植要点,收获高产杏鲍菇。
母种
常用的培养基为PDA或PSA。也可用MGYA培养基(以1000ml为例:蛋白胨1g,麦芽糖20g,酵母2g,琼脂20g)、PDYA培养基(以1000ml为例:蛋白胨或黄豆胨1g,马铃薯300g,琼脂20g,葡萄糖20g,酵母2g)、麦芽浸汁培养基(以1000ml为例:麦芽浸汁20g,琼脂15g,蛋白胨5g)。按常规法制作试管斜面、接种培养,一般菌丝长满管需8~10天,用后三种培养基还可加快菌丝生长速度。
原种和栽培种
培养基配方相同,可采用木屑麸皮培养基,其配方为木屑73%,麸皮25%,糖1%,碳酸钙1%。也可用小麦、大麦、玉米、高梁等谷粒作培养基。按常规法配料、处理,装瓶(袋),灭,接种,培养,用第一种培养基一般需30-35天菌丝长满瓶(袋),用后几种谷料培养基,菌丝长满袋(瓶)更快,约20天。
制栽培袋
杏鲍菇的栽培袋制作与金针菇的栽培袋制作相似。袋 规格一般为17%26Iuml。33~38%26Iuml。0.05cm,早秋栽培可选用聚丙烯袋,冬季低温期宜选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袋。培养料按配方比例称好后拌匀,调含水量为68%左右,袋料高度约15cm,湿重800g左右,中间打供接种和通气的洞穴,然后套上环加棉塞,或折袋口、扎绳均可。于1.5kg/m2的压力下蒸气灭菌2小时或常压蒸汽灭菌100度维持16小时。
待料温降至室温后,按无菌操作规程在接种箱(室)中接种,以接麦粒菌种或棉子壳菌种为好,1袋菌种40袋,使1/3的菌种掉入洞穴中,2/3菌种铺于料面。接种后直立排放于发菌室的床架上,避光培养,温度保持在25度左右。若菌袋是扎口的。待菌丝生长达料的1/2以上时,要适度解松袋口,增加氧气促进菌丝生长。
温度管理
温度是决定杏鲍菇栽培成败及产量高低的关键。菌丝体生长的温度领域是22—27℃,最适温度是25℃左右,高于30℃,菌丝生长不良。杏鲍菇是恒温巩固性菇类,温差过大,不利原基的发生,出菇温度领域为10—18℃,最适温度12—16℃,低于8℃不会现原基,高于20℃以上容易涌现畸形菇,还会发生病害,引起死菇、烂菇。子实体生长温度为10—21℃,最适温度为10—18℃。对温度的节制,因菌株不同而异,在引种时要特别留意懂得菌株的特点。
出菇管理
(1)温度控制。杏鲍菇子实体形成和生长的温度范围窄,对温度极为敏感。最适宜的出菇温度为15摄氏度—17摄氏度,应严格掌握。(2)湿度调节。子实体生长期间,菇房内湿度要比前期催菇时的湿度低,保持在85%左右为宜。保湿时,主要向地面浇水,切忌向子实体上和袋口上喷水。(3)光线管理。保持菇房内光照明亮,散射光强(不能有直射阳光)。(4)通风换气。每天开门(窗)约2次—3次,每次通气约半小时。
采收
从原基形成到采收大约需要10天,当子实体菌盖直径达到4厘米—6厘米(菌盖八分开)时采收。采收完后,在袋口上盖上纸封口,停止喷水,约5天后,再喷水提高湿度诱导第二茬菇生长。 杏鲍菇的产量主要集中在茬,每丛菇的重量最多可达到600克,平均每袋产量可达到500克。第二茬后,出菇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