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PH9红平菇的混合土培养料仿野生栽培,怎样进行发菌出菇
YPH9红平菇的混合土培养料仿野生栽培是重要的栽培方式,发菌出菇和混合土培养料的配制方法对于栽培的正常进行很重要。
1、混合土培养料的配制方法。按照配方按比例称量,置拌料场地面,干拌2~3遍使培养料充分混匀,再浇水翻拌均匀,堆置3~4小时后再翻拌一遍,调节培养料含水量65%左右。将培养料聚垅成堆进行发酵,堆高1米、宽1.2米、长不超过5米的长条梯形,用铁锹在料面四周稍用力拍平拍实,切忌拍得太紧。用直径约10厘米的木棒在料堆顶面自上而下打3排洞穴至料底,洞穴间距20厘米,再在料堆底层对准堆面洞穴用木棒横向打通,形成横直洞穴相通的排气孔,利于通气发酵。洞穴打好后,用塑膜或草帘将料堆四周覆盖,留出堆面中间一排洞穴,以利排除废气。然后在料堆内分上、中、下各插入1支温度计,观察料温变化。当堆内料温上升到65℃,保持24小时后翻堆。

翻堆时,用1%来苏尔溶液或1∶800倍的敌敌畏溶液均匀喷雾于培养料中,边翻拌边喷药。将上层培养料翻到下层,四周表面培养料翻到中间,中间层翻到外围,底层翻到上层,形成上、下、里、外相互交换,使培养料充分发酵腐熟。料堆建好后,在料堆上重新打横直洞穴形成通孔,覆盖塑膜或草帘继续发酵。当料温再次升到65℃,保持24小时后散堆。散堆时检查培养料含水量,若偏低,可用开水洒入料中翻拌调节。待料温降至30℃以下时,即可用于栽培。

2、发菌出菇。栽培3天后,检查菌种萌发生长情况,用减少或增加竹弓上草帘厚度和揭膜通风换气后在底膜上加盖草帘的方法调控畦床料温在20~30℃之间。一般经14~20天的培养,菌丝可长满畦床并冲破土层现蕾出菇。此时去掉土表盖膜,拱膜周边拱洞通风,保持覆土湿润。随着菇蕾的分化发育和长大,用增加喷雾水和排水沟内积水的方法逐渐提高菌床空气相对湿度达85%~95%至子实体发育成熟。

如何对红平菇菌袋催蕾?
把已长满菌丝的栽培袋搬入菇房内,排放在铁架上,留有适当的空隙。当发'现菌袋上有红色的小菌斑时就开袋或在侧面用灭过菌的刀片在形成原基附近划“V”形小口。此时往地上洒水并向空气中喷水,保证菇房的湿度在85%~95%。 早晨和晚上开窗2次纟每次20~30分钟,使得菇房有持续的昼夜温差和保证空氕流通,并保证菇房内有充足的散射光。菇房内保持菇蕾分化的最适温度在18~25℃,从而有效地保障菌丝的分化,促进原基的形成。

红平菇可以看成是一种高温平菇,适合初夏、秋季出菇。其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6~28℃,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24~28℃。昼夜温差有利于红平菇原基的数量和子实体产量。菌丝生长最适pH为6~7。红平菇子实体生长需较强的散射光(1000勒克斯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