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食用菌技术培训学校;培训食用菌种植,液体菌种制作接种生产及人工高产栽培技术培训班,学习桑黄菌种植与人工栽培方法技术![]() 山东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食用菌技术培训学校;培训食用菌种植,液体菌种制作接种生产及人工高产栽培技术培训班,学习桑黄菌种植与人工栽培方法技术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桑黄菌种植与人工栽培方法;桑黄菌种植与人工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建造桑黄棚;S2、配置栽培料;S3、栽培管理;S4、采收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合理的种植方法,能够提高桑黄菌的成活率,增大桑黄菌的产率;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合理化的管理和栽培,菌种生长旺盛,生长速度快,可进行大规模种植。 Cultivation and Artificial Cultivation of Phellodendron morifoliu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icrobial culture, in particular to the cultivation and artificial cultivation methods of Phellodendron mori; the cultivation and artificial cultivation methods of Phellodendron mori,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steps: S1, construction of Phellodendron morifolium shed; S2, configuration of cultivation materials; S3, cultivation management; S4, harvesting management. The invention can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Phellinus Mori and increase the production rate of Phellinus Mori through a reasonable planting method, and through rational management and cultivation, the strain grows vigorously, grows fast and can be planted on a large sca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桑黄菌种植与人工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培养 ,具体涉及桑黄菌种植与人工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桑黄又称火木层孔菌、桑耳等。一般多见寄生于杨、柳、桦、栎、桑等树木之上,分布广泛。桑黄菌子实体多年生,硬木质,无柄,侧生。菌盖扁半球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形,长径3~21厘米,短径2~12厘米,厚1.5~10厘米。有黄色翻边,底部面亦颜色鲜黄。菌肉蛋黄色或浅咖啡色,木质。颜色鲜黄是其一大特点。国内野生桑黄集中分布区在黑龙江省东部乌苏里江与兴凯湖之间,西北地区陕西与甘肃交界的“子午岭”自然保护区、东北的长白山林区、哈尔滨与吉林市之间的老爷岭有少量出产。桑黄菌,这味古老的中药,功效作用比较全面。其子实体入药,味微苦,能利五脏、软坚、排毒、止血、活血、和胃止泻,民间用以治疗淋病、崩漏带下、疮窟积聚、癖软、脾虚泄泻。日本《原色日本菌类图鉴》则记载桑黄菌可治偏瘫一类中风病及腹痛、淋病;《神农本草经》将桑黄菌描述为“久服轻身不老延年”;桑黄菌还有解毒、提高消化系统机能的作用;民间则认为桑黄菌可以提高肝脏机能,对治疗肝硬化有效。桑黄菌也因其良好的疗效而被誉为“菌种极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桑黄菌种植与人工栽培方法,能够提高桑黄菌的成活率,增大桑黄菌的产率。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桑黄菌种植与人工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建造桑黄棚:选择有树荫,靠近水源的位置建造桑黄棚,并且在桑黄菌棒入棚前将桑黄棚进行消毒;S2、配置栽培料:先将桑树木屑,麸皮,玉米粉,豆柏和石膏、石灰拌均匀,培养料含水量60%~65%,料拌好后即可用装... 【技术保护点】 1.桑黄菌种植与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建造桑黄棚:选择有树荫,靠近水源的位置建造桑黄棚,并且在桑黄菌棒入棚前将桑黄棚进行消毒;S2、配置栽培料:先将桑树木屑,麸皮,玉米粉,豆柏、石膏、石灰拌均匀,培养料含水量60%~65%,料拌好后即可用装袋机装袋,灭菌冷却后放入无菌室内接种,接种后的菌袋放入培养室内培养;S3、栽培管理:发菌阶段:发菌期间,培养室内保持22~28℃,空气相对湿度要求50%~60%,每天通风半小时,每隔5~7天菌袋上下翻动一次,当菌丝体发满2/3时,移入培养棚内;当菌丝长满、转色后,可用刀片在中端割成圆形口或三至五厘米长的月牙口,以利出黄,当菌盖颜色由白变浅黄再变成黄褐色,菌盖边缘白色基本消失,边缘变黄,菌盖开始革质化,背面弹射出黄褐色的雾状型孢子时,表明桑黄子实体已成熟,即可及时采收;S4、采收管理:桑黄采收前一周停止喷水,关闭通风口,通道地面铺上塑料薄膜,以便把散发的孢子粉收集起来,采收桑黄后,除去料袋口部的老菌皮,培养袋重新排放于棚内,提高湿度至90%~95%,温度仍保持在25℃左右,一周后,又可在原来菌柄上继续生长出子实体,按照前一阶段的... 【技术特征摘要】 1.桑黄菌种植与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建造桑黄棚:选择有树荫,靠近水源的位置建造桑黄棚,并且在桑黄菌棒入棚前将桑黄棚进行消毒;S2、配置栽培料:先将桑树木屑,麸皮,玉米粉,豆柏、石膏、石灰拌均匀,培养料含水量60%~65%,料拌好后即可用装袋机装袋,灭菌冷却后放入无菌室内接种,接种后的菌袋放入培养室内培养;S3、栽培管理:发菌阶段:发菌期间,培养室内保持22~28℃,空气相对湿度要求50%~60%,每天通风半小时,每隔5~7天菌袋上下翻动一次,当菌丝体发满2/3时,移入培养棚内;当菌丝长满、转色后,可用刀片在中端割成圆形口或三至五厘米长的月牙口,以利出黄,当菌盖颜色由白变浅黄再变成黄褐色,菌盖边缘白色基本消失,边缘变黄,菌盖开始革质化,背面弹射出黄褐色的雾状型孢子时,表明桑黄子实体已成熟,即可及时采收;S4、采收管理:桑黄采收前一周停止喷水,关闭通风口,通道地面铺上塑料薄膜,以便把散发的孢子粉收集起来,采收桑黄后,除去料袋口部的老菌皮,培养袋重新排放于棚内,提高湿度至90%~95%,温度仍保持在25℃左右,一周后,又可在原来菌柄上继续生长出子实体,按照前一阶段的方法培养...
|